“軟件是信息產業的核心,它的價值更在于對信息化、工業化發展的支撐,當前軟件服務業已經廣泛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已經成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的基礎性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出席6月2日開幕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時強調,“加快發展軟件服務業對于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屆軟博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國家外國專家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開幕式由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主持。
軟件服務業增勢強勁
李毅中指出,黨中央、國務院度重視軟件服務業的發展。自2000年以來,發布實施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推動了產業的快速成長。2009年,我國軟件服務業業務收入9970億元,接近一萬億元,是2000年的16倍。軟件出口是196億美金,是2000年的49倍。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去年軟件產業的增速有所放緩,出口有所下降,但業務收入的增速去年依然達25.6%,這在所有行業里面是少有的,體現出新興產業的勃勃生機。今年以來軟件業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1~4月軟件業的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28.7%,其中軟件外包服務增長32%,軟件出口增長22.4%。
李毅中指出,金融危機以后全球進入一個創新密集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現在西方發達國家都在思索危機后一些新的發展理念,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創新將推動經濟的戰略性調整,成為新的增長動力。誰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制藥、信息網絡以及端制造業等戰略性的新興產業,還要大力發展金融、物流、信息、研發、工業設計、商務等方面的生產性服務業。
推動基礎軟件企業整合重組
李毅中指出,軟件產業應該緊緊圍繞著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這條經濟工作的主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真正成為未來的新的增長點。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委、地方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做大做強軟件產業,充分發揮軟件產業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要發揮政策扶持、規劃引導和標準指導的作用,營造更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要推動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發展政策的出臺,加快制定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軟件企業的認定和軟件產品登記備案制度。軟件產業滲透力強,覆蓋面廣,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都離不開軟件業支撐,因此在研究編制“十二五”發展規劃中,要著重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涉及到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規劃內容的安排。要建立軟件應用和信息服務技術在內的軟件服務業的標準體系,努力爭取更大的國際標準話語權,積極引導和規范產業創新發展。
實施重大專項,加強軟件和信息安全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國家推進的16個重大技術專項中,專項一、二、三都和信息產業和軟件業有密切關系。就“核基”而言,要進一步推動基礎軟件企業整合重組,集中力量突破關鍵基礎軟件技術和核心產品,加快研發信息安全技術和產品,規范和發展信息安全的測試、評估、安全運營、維護等專業化服務。
抓好技術改造,提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以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為重點,引導軟件企業與工業企業開展多層次的合作,促進地區間、行業間和企業間的聯合。大力推動軟件產業和傳統工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工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的力度,充分利用軟件等信息技術提升傳統工業自身創新發展的能力。支持鋼鐵、汽車、紡織、石化等行業組成專業化的軟件服務企業,既為本行業服務,又走向社會,擴大其服務面。事實上這項工作已經取得了成效,還要繼續實施軟件服務業自身的技術改造。
培育新型業態,加快發展信息技術服務業,面對當前移動互聯網、3G以及三網融合帶來的新機遇,進一步擴大軟件的網絡化服務,積極培育云計算、物聯網、數字內容、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
要務實創建中國軟件名城,加快產業集聚創新發展。軟件產業發展具有區域集聚的特點,創建中國軟件名城是創新行業管理和產業發展模式的重要探索,通過名城的創建匯集優勢資源,突出城市的特色,把軟件服務業發展重點與城市功能定位和發展提升有機結合。如上海世博會就是很好的典型。同時為中小軟件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提升軟件對城市,特別是地方支柱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
規范軟件服務業市場,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推進軟件正版化工作,加大軟件環境下軟件著作權的保護力度。加強反壟斷工作,依法打擊各種濫用知識產權、限制競爭的行為。堅持政府引導,行業自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快軟件行業的誠信體系建設。